September 30, 2009

框 5

我的「澳大利亞藝術圈系列」分為兩大「圈」:

一是我的藝術圈,這當中的選擇包含了較多的個人情感因素。二是我對澳大利亞藝術圈的觀察,而這也是一種全然主觀式的觀察。

Made in Melbourne - 1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Gossard Project Space, Melbourne

September 29, 2009

墨爾本 4

只有在墨爾本,你才能充分體會收看氣象報導的重要性。

墨爾本,這個城市一天有四季。

5D, 2005, acrylic on canvas, 20 x 60 inches

框 4

藝術界有許多小圈圈 。

顧名思義,我也把「澳大利亞藝術圈系列」這件作品的每張畫都圈(框)起來。

0C, 2000, acrylic on canvas, 12 x 12 inches

單色畫 9

「單色畫」是一件呈現在網際網路上的「畫」,隨著不同螢幕的大小,它擁有無限的空間。

這也是一件「名符其實」的網路作品。

Monochrome, 2009, infinite space, dimensions variable

藝術家 8

為什麼藝術家要能解釋,甚至,評論自己的作品呢?

為什麼學者和藝評都不用會畫畫呢?

B2, 2002, pencil and watercolor on paper, 11 x 8 inches

September 24, 2009

展覽 6

佈展所需面對的空間條件與時間壓力,有一種神奇的魔力,可以讓創作時不曾想到的「東西」慢慢浮現。

這些「東西」可能讓你開始下一個新的作品,也可能讓你懷疑藝術家這個行業(到底是在做什麼?)。

So That's What It Is - 6, 2007, color print, 6.5 x 8.5 inches

澳大利亞 3

澳大利亞是個奇怪的國家。

住在那裡的時候,你每天抱怨它。要說再見的時候,你開始想念它。

My Batchelor Series IV - 2, 2009, ink on paper, 11.5 x 24.75 inch

September 20, 2009

張英海重工業 2

張英海重工業 (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) 的「網路作品」,文字與音樂的動態呈現唱作俱佳,有那麼一種莫名的擬人效果,也有那麼一點的淡淡詩意。

另一方面, 它那些在螢幕上跳動不停的「符碼」,看起來也像街道上閃爍不停的電子招牌,充滿了高度的娛樂性。

My Batchelor Series IV - 1, 2009, ink on paper, 11.5 x 16.5 inch

September 19, 2009

部落格 2

從前的我,認為天天寫日記的人很奇怪,每天晚上睡覺前,不是應該很愛睏嗎?怎麼還有力氣寫日記呢?我只有讀小學的時候會寫日記,因為,那是老師規定的家庭功課。

現在的我,居然開始用部落格寫日記,我想,這不是返老還童,而是我也開始需要一個可以沈澱心情的空間。

I Don't Belong Here but There - 3, solo exhibition, 2008, Apartment, Melbourne

時間

時間是一種神奇的「東西」,有時候,你看不到它,可是,卻不能說它不存在,「趕時間」不就給人一股很大的壓力嗎?

有時候, 時間也是可以看得到的,最好的例子,就是它在每個人臉上,所留下的歲月的痕跡。

Dodds Street Studio, 2007, Melbourne

September 17, 2009

現代藝術

從前,藝術家把調色盤上的顏料變成太陽,現在,藝術家分解太陽的色彩。

從前,音樂家融合所有的樂器變成交響樂,現在,音樂家讓聲音自己說話。

China Series III, 2008, working process - 2

澳大利亞 2

誰說澳大利亞沒有文化?這個國家不是沒有文化,只是大部分是外來文化,整體還沒完全變成自己的文化。

換個角度來想,也許, 這是一種沒有特定文化的文化。

China Series III, 2008, working process - 1

September 16, 2009

藝術家 7

當藝術家是很忙碌的,常常忙著下列三件事:

如何定義自己(藝術家的「框架」很沈重)、如何探索外在與內在的世界 (藝術家的路程很漫長 )、如何和社會互動(藝術家的周圍很複雜)。

Swanston Street Studio, 2007-2008, Melbourne

建築 2

看到再醜陋的東西,眼睛也不會瞎掉;聽到再可怕的聲音,耳朵也不會聾掉。

在建築上,這種能力的延伸表現, 就是臺灣神奇的違章建築精神。

So That's What It Is - 5, 2007, color print, 6.5 x 8.5 inches

September 14, 2009

音樂 8

漲潮時的海水,能量飽滿充足,以一種超越制式結構的神祕韻律,不停地向岸邊拍擊前進。它和諧規律,卻又充滿自然的變化,既可以壯大,也可以細微。

浪花的每一次撞擊,彷彿都是為了洗淨人心的層層煩憂,如此大自然的交響曲,是任何人工製造的音樂,所無法相提並論的。

Half Batchelor - 4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

色彩 10

大家都說藝術家是色彩的魔術師,可以隨意變出任何他所想要的顏色。

然而,這種人工的色彩,在上帝的調色盤(大自然的色彩)面前,卻也只能黯然失色。

Half Batchelor - 3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

笑話

有一個藝術家,某天突然覺醒,體會到自己並不適合當藝術家。

可是,在那個時候,他已經不小心出名了。

Half Batchelor - 2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

September 13, 2009

繪畫 4

不畫畫的日子。

其實,也沒有什麼不好。

Half Batchelor - 1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