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ember 30, 2009

書寫 5

黃宏德:「畫畫是打香腸,思考畫畫是灌香腸。」

我想,書寫畫畫是烤香腸。

Franklin Street Studio, Melbourne, 2008-2009

November 21, 2009

墨爾本 6

我在墨爾本的作品,主要都是直線硬邊的構圖,只有第一件與最後一件是圓形的構圖。

從開始到結束,這當中有一種奇妙的巧合。

Australian Art Circle Series II - 2, 2009, acrylic on canvas, 16 x 16 inches

November 19, 2009

抽象與再現 16

平面圖式本來就處在一個介於抽象與再現之間的空間, 所有的特定形式都是為了簡化和再現真實。

我的繪畫作品並不是刻意要去表現這個空間,我想要發展的,是一種藉由發揮特定的抽象傳統,所建立的個人視覺及繪畫語言。另外,和圖案或符號的企圖不一樣,我的作品沒有很快的就簡化成一種特定的意義或指示,相反的,它們回應了其它的可能,以及多種潛在的詮釋。

A Runaway Zero - 4, 2007, color print, 6.5 x 8.5 inches

November 15, 2009

框 7

我畫作中的框通常是米色和灰色的(大部分是米色),中性顏色的使用是為了和畫面的主要形象做區分。

米色也像是皮膚的顏色,米色的框可以看成與身體連結的皮膚。皮膚底下的身體暗示了一種由藝術家或人類所操作的、所謂的抽象的符號和象徵;框的持續出現和它的位置暗示了一種「歸零」,也就是抽象本身可能存在的、 也是唯一可以存在的地方。

Half Batchelor - 6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

November 9, 2009

書寫 6

真的。

我好想變成一個作家!

Half Batchelor - 5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

November 7, 2009

標題 3

作品:「藝術家的物件系列」、「發現系列 I - III」、「在VCA上方的飛行器」、「城市框架系列 I - V」、「我的墨爾本」、「我的布朗士維克」、「中國系列 I - IV」、「我的貝切勒系列 I - IV」、「澳大利亞藝術圈系列 I - II」;個展:「我不屬於這裡而是那裡 I」、「我不屬於這裡而是那裡 II」、「半個貝切勒」、「墨爾本製造」。

它們都是我的標題們。

Half Batchelor, 2009, solo exhibition, SNO Contemporary Art Projects, Sydney

創作自述

「創作自述」真的可以幫作品發聲嗎?如果,「創作自述」本身就是作品呢?

我讀大學時,每個人在畢業前都要交一篇一千字的「創作自述」,有一位學姊為了抗議這個規定,不斷重複「創作自述」四個字,集滿她那篇一千字的「創作自述」。

Study for China Series IV, 2009, pencil on paper, 8.5 x 11.25 inch

標題 2

展覽的標題和作品的標題,可以是事先決定好的,也可以是後來才加上去(想出來)的。

各種標題的形成,在一定程度上,也說明了一些創作想法的出現順序。

I Don't Belong Here but There I, 2008, solo exhibition, Apartment, Melbourne

藝術家 10

藝術的概念是抽象的,而藝術品是這個抽象概念的再現。

藝術家則是這個抽象概念的詮釋者。

Abstraction 2009, 2009, group exhibition, Stephen McLaughlan Gallery, Melbourne

November 5, 2009

文字 4

文字和繪畫有什麼關係呢?文字可以是一種素描的形式嗎?

與文字做為一種物件的概念不一樣,這樣的想法比較接近一種書寫行為的思考。

I Don't Belong Here but There II, solo exhibition, 2009, Immersion Therapy, Melbourne

November 2, 2009

文字 3

有一個笑話:「負負得正,所以,一對非法移民到美國的夫妻,生出來的小孩是美國公民。」

我想,我對文字作品的高度興趣,應該來自於我的缺乏語言及寫作天分。

Franklin Street Studio, Melbourne, 2008-2009

November 1, 2009

蔡佳葳

蔡佳葳(Charwei Tsai)在物體表面上寫滿文字的作品,大概是最難保存文字實體的作品,因為,隨著外在環境與物體(通常是有一定生命週期的)本身的變化,這些文字會慢慢變形,最後消失。

蔡的作品,也令人聯想到張英海重工業(Young-Hae Chang Heavy Industries)的網路文字作品,一種瞬息萬變的、短暫存在的形式,是兩者作品中的重要特質。

My Melbourne, 2008, ink on paper, 12 pieces, 11.5 x 8.25 inches ea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