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29, 2009

海利 6

看來看去。

海利 (Peter Halley) 的書寫比較像是一種觀念藝術,他的繪畫則是文字的插圖。

City Frame Series IV - 2, 2008, acrylic on canvas, 40 x 40 inches each

對話 8

YJ:正如你所說,當初抽象出現時也根本出現了兩種不同面的解釋,抽象和再現本來就是一體兩面,而到了這個階段,抽象或許變成一種準則,且囊括了更多的文本,但是調和抽象與再現的命題有很多人討論嗎?

SP:好像沒什麼人在討論,或許,一般不會認為這是個問題,我開始做 Melbourne Series 的時候,也沒想過這個問題,出發點也不是要去找一種可以調和抽象與再現的東西,是後來我觀察、思考我以前到現在的作品,發現結果好像是這樣,所以,我才以為這是 style / form 的問題,而不是 subject matter。

5G, 2005, wood and wood lacquer, 13 x 13 x 2.5 inches

對話 7

YJ:你認為你有 refuse 再現嗎?

SP:我的作品並不反對再現,甚至,我認為它們是一種非客觀的再現作品。我覺得抽象跟再現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東西,要談的話,只能看是從什麼角度切入,否則,應該是很困難的。另外,抽象,我以為 style / form 的問題,不是 subject matter,談 style / form 的話,重點在 why,而談 subject matter 是 what(當然,很多的 why 也可以變成一種 what),我的論文第一章,寫的其實就是為什麼我會畫扁平的東西,以及扁平其實是用來調和抽象與再現的問題(不過,對某些藝術家來說,這可能根本不是一個問題,也不會有這種問題),我談的是從自己2000開始的純粹非再現作品,到現在的非客觀再現作品,從作品形式的轉換過程中,所獲得的一些想法或結論,我以為,也只有從這個角度來談,才是有意義的,也是我能力許可內可以去談的。

0D, 2000, acrylic on canvas, 12 x 12 inches

對話 6

YJ:其實東方一直是抽象的,尤其文化中很多比喻,包括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抽象,而徐冰就是將它發揮者(以西方的方法)。(不知是否正確?)

SP:我覺得中國文字是具象的,因為是象形文字,是由圖象轉變來的,徐冰有許多作品就是在玩這一點,像他有一系列作品的形象,就是一隻真的鳥慢慢變成中文的「鳥」字,而他的成名作「天書」是結合中文與英文,所創作的一套很難看得懂的文字(天書的原意),我覺得,這很像藝術家在建立自己的一種價值系統…

3B, 2003, acrylic on canvas, 60 x 60 inches

對話 5

YJ:我想問的是繪畫中的表現(東方的抽象)應如何被看待呢?

SP:我其實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,我認為真的最好的藝術(這樣說可能不是很恰當),應該不會是很 local 的東西,如果說有一種很 local 的東西,可以得到全世界的理解,那表示說它的本質早已超越 local 了,也許說抽象,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,也是這樣?

0415, 1998, monotype, 22 x 30 inches

對話 4

YJ:你有想過東方的抽象嗎?(抽象主義來自西方,那真有可能出現東方的抽象嗎?)

SP:我創作的時候沒想過,也不會去想。我覺得,如果要談東方的抽象,頂多只能說它是一種東方看待世界的角度或切入點,就像西方的抽象主義(指十九世紀末開始的),也只是當時所開始的、一種不同以往的、看待現實世界的方式。

So That's What It Is - 2, 2007, color print, 6.5 x 8.5 inches

對話 3

YJ:也請你多談一點Who Am I ?。

SP:Who Am I ? 是 China Series 的第四個系列,也是最後的一個系列。China Series 本身是在反映近期的兩岸關係,裡面所有繪畫的顏色,都是選擇具有政治象徵色的。Who Am I ? 的五件繪畫,配合特定的框架尺寸(肖像畫的格式),如果跟其它三個系列擺在一起,我想應該很容易看出我的暗示,另一方面,如果是單獨展出,可能觀者會往單色畫的問題去思考,這也是我想到達成的一個目的,因為,我覺得兩岸問題就像單色畫一樣,有許多一體兩面而又矛頓的地方,當然,會這樣做也跟我對單色畫的高度興趣有關,我一直覺得單色畫是最具觀念性的繪畫。

Pyramid of the Moon, 2005, acrylic on canvas, 40 x 60 inches

對話 2

YJ:從 City Frame 到 My Brunswick,你不斷從解釋、解構,到創造(我認為 My Brunswick 應是你的創造了),你可以多談一點嗎?

SP:在墨爾本所創作的這些作品,其實反映的就是上述所說的經過,我試著去了解這個城市,不只是它的物理樣貌,我也試著以一種心理的角度,去了解為什麼一切會是這樣。這個創作的期間,有時候,我感到自己真的在這裡(事實上,我的確住在這裡),有時候,又感覺自己像旁觀者一樣的來看自己。

Finding Series III - 2, 2008, acrylic, ink and pencil on paper, 11.5 x 8.25 inches

對話 1

YJ:是否你到了澳洲,作品和自我認同有更大的關係?當然感到你的認同的「範圍」很廣泛,跳脫一般所謂的身分而已?

SP:有,不過這個認同比較像是我如何去適應這邊的環境,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。不只是單向的去調整自己來適應新的環境,我也希望我這個時候的存在,對這個地方,是有一點點意義的。

Finding Series III - 1, 2008, acrylic, ink and pencil on paper, 11.5 x 8.25 inches

April 21, 2009

原住民繪畫 1

在澳大利亞的原住民繪畫中,特定的色彩和圖案的運用,是一種在土地上所發現的、有關身分認同的符號,它們反映出當地原住民如何看待土地、自然,以及生命的現象。

可是,很多今日的原住民藝術家,似乎為了畫「原住民繪畫」而畫,他們的作品跟上面所提到的意義,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Heart of Darkness, 1998, linocut, 30 x 41.5 inches

April 17, 2009

幽默

在作品中創造幽默並不容易,幽默的火候不夠,可能沒有人會微笑,幽默過火,卻又可能變成一種嘲諷。

書寫作品中的幽默難度更高,因為,你不能解釋幽默,否則,它就不幽默了。

City Frame Series I - 2, 2007, acrylic on canvas, 12 x 12 inches

扁平 6

我從畫布繪畫開始,也從畫布繪畫結束;這當中有漂移,不過,沒有漂很遠。

從畫面側邊也上色的畫布繪畫,到牆面繪畫、牆與牆之間的薄木片裝置、純粹立體的雕塑裝置,回到側邊有上色的畫布繪畫,再抵達完全平面的畫布繪畫,這是一個通往「扁平」的旅程。

City Frame Series II - 5, 2007, acrylic on canvas, 40 x 40 inches

April 16, 2009

藝術家 3

真正誠實的藝術家,很少願意舒服地坐在一個地方太久;創作的原始聚焦,隨著更多事實的逐漸顯露,多少會改變方向。

這不是失焦,這是指探險總是為旅程帶來意義。

A Runaway Zero - 5, 2007, color print, 6.5 x 8.5 inches

品味

在電影芙烈達 (Frida) 中,男主角迪亞哥 (Diego Rivera) 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:「有錢人有品味。」

的確,有錢人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接近、去學習,甚至,去購買品味。但是,到底什麼是所謂好的品味呢?

So That's What It Is - 1, 2007, color print, 6.5 x 8.5 inches

April 15, 2009

網站

現在的藝術家很流行架設作品網站,有名的藝術家用來做為資料庫,年輕的藝術家則當成一種新形式的作品集,方便快速地傳播自己的作品。

還有一種作品網站,本身就是作品,它被稱為「網路藝術」,這種藝術本來就是以網站的方式來呈現,它不但是展示作品的作品集,也是作品的實體。

Finding Series II - 1, 2008, pencil and ink on paper, 11.5 x 8.25 inches

April 12, 2009

展覽 5

展覽分為兩種:一種是你走進展場時,馬上會「哇!」,可是繞了一圈,走出展場時,你會「嗯…」(音調下揚)。另一種是走進展場時,你會「嗯?」(音調上揚),仔細看看作品,你才會「哇!」。

作品能不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是很重要的。

City Frame Series I - 1, 2007, acrylic on canvas, 12 x 12 inches

克蘿思

克蘿思 (Anastasia Klose) 的錄像、攝影、裝置,以及文字作品,以一種幽默、詼諧、嘲諷的方式,描述當今年輕藝術家的煩惱與憂愁,相信小牌藝術家看到了,內心一定五味雜陳。

有趣的是,很明顯的,克蘿思並不小牌。

Finding Series I - 3, 2007, ink and pencil on paper & collage, 8.25 x 11.5 inches

丁乙 2

丁乙 (Ding Yi) 的「十字」作品,想要表達的不只是思維能力,更多的可能是一種個人能量的感覺,中國傳統繪畫表現個人能量(精神或「氣」?)的概念,似乎影響到丁乙對於結構的處理與系列的使用。

這是丁乙的作品和西方抽象圖式基礎之間的重要差異。

5L, 2005, wood and wood lacquer, 13 x 13 x 2.5 inches

April 11, 2009

單色畫 7

湯瑪士 (David Thomas):「純粹的單色畫只出現在想法中,它不是一種物理性的真實。」

單色畫的出現,是以它和其他東西(像是背景、牆面、其他顏色、其他對它產生影響的東西),以及它介入其他東西之間的關係來觀看的,單色畫是用來幫助我們閱讀和思考它周圍的世界的。

Q0, 2000, etching, 11 x 11 inches

April 9, 2009

相對論

色彩:單色的彩色的,彩色的單色的。情緒:橘紅色的悲傷的,深藍色的快樂的。溫度:淡藍色的熱的,火紅色的冷的。位置:黑色的近的,白色的遠的。重量:白色的重的,黑色的輕的。

這是色彩與文字的相對論。

My Batchelor Series V - 1, 2009, ink on paper, 2 pieces, 8.25 x 11.5 inches each

April 4, 2009

湯瑪士

在湯瑪士 (David Thomas) 的個展「色彩。時間。」中,展場的各個牆面平塗上不同的顏色,變成一張張彩色的畫布,真正的畫作則成為裝置空間的「物件」,藉由畫面上的攝影形象和色塊(另一個空間),與牆面的顏色相互呼應,做為一種聯繫時間的點。

這種以特定觀念為主導的繪畫,比較不強調繪畫動作進行中的感覺,所謂的繪畫性的筆觸,通常也被降低到最低的極限。

China Series I - 1, 2008, acrylic on canvas, 12 x 12 inches

April 2, 2009

展覽 4

不是每個展覽都是令人期待的,少數令人期待的展覽中,大多數的只讓人想去看看作品,沒有參加開幕的動力。

一個連開幕都令人想要參加的展覽,表示觀者與藝術家之間,有著更多的其它連結。

3I, 2003, acrylic on canvas, 40 x 60 inches

色彩 9

貝切勒 (David Batchelor):「色彩讓我們看到一些我們分類、歸納經驗,特別是感覺經驗的方法,一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思考習慣,一些我們的偏好和文化偏見。」

對於色彩的理解,在解釋色彩是如何被運用的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但是,對於一個決定使用那些顏色的藝術家,這可以是反過來的道理,那一部分的方法是被安排在這些顏色呢?

City Frame Series I - 5, 2008, acrylic on canvas, 12 x 12 inches

April 1, 2009

靈感 1

十年前的我,以為靈感是創作中很重要的東西,只要有靈感,馬上可以開始新的作品。

現在的我,還是認為靈感很重要,但是,這個靈感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上帝幫忙的東西。現在的靈感,或許不能稱為靈感,它比較像是經過充足的思考、閱讀,與嘗試後,在適當的時間,自然會跑出來的東西。

City Frame Series II - 4, 2007, acrylic on canvas, 40 x 40 inches

賈德 2

賈德 (Donald Judd):「材料、空間和色彩是視覺藝術的主要觀點。」

在材料上,賈德稱他的作品為「特定物體」,這是用來說明它們既不是雕塑,也不是繪畫;在空間方面,「特定物體」通常不是實心的,它與周圍的空間產生關係;在色彩方面,賈德以繪畫的概念來處理材料上的色彩問題,「特定物體」不是色彩的身體。

5O - 2, 2005, wood and wood lacquer,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